功效完全相當於苦口的中藥。
這道藥膳來源於古代名方中的艾薑湯,其中艾葉能暖氣血而溫經脈,專治女性氣血寒滯、腹中冷痛;乾薑能去臟腑之沉寒,最擅治下焦虛寒、胃部冷痛;而在艾薑湯中加入雞蛋和紅糖,則能補血活血、扶正祛邪,讓人盡享“熱情”的美味。
一個月後,這個女孩又來複診。她告訴我,每天吃一次“艾姜煮蛋”,這個月再來例假的時候,肚子一點都不痛了,以前的“冰腳丫”現在也有了熱乎氣兒。而且,她還把這個靈丹妙法告訴了她所有的閨中好友。這次來,她不是讓我看病的,而是詢問像她這樣寒性體質的人,到底什麼該多吃,什麼不能吃?
碰上這樣有靈性的患者,我打心眼裡高興。“艾姜煮蛋”不僅能治常見的寒性痛經,更能掃淨女性體內的諸多惡寒症狀,比如經常怕冷、手腳冰涼、唇舌青紫、小便清長、大便稀而不成形、肚子冷痛、月經紫暗夾血塊等。這類寒性病症雖然名目雜多,但都可以靠“得溫則舒”,“得溫痛減”這條準則來辨別。
什麼能祛寒呢?但凡熱性、溫性的中藥乃至食物,都是清掃體內寒證的靈丹妙藥,又何止艾姜煮蛋?我給她列了個針對常見寒性疾病或體質的食物宜忌清單:少吃生冷寒涼的黃瓜、冬瓜、藕、萵苣、荸薺、瘦豬肉、鴨肉、海蜇等食物,少吃西瓜、梨、柿子等水果,少喝綠茶、綠豆湯等飲品。多吃性屬溫熱的韭菜、芫荽(即香菜)、牛肉、羊肉、雞肉、鱔魚、海蝦等食物,多放蔥薑蒜、辣椒、花椒、胡椒等熱性調料,多喝生薑紅糖水、紅茶等飲料。女性朋友喜歡吃零食,還可以多吃點瓜子、荔枝、桃杏等小吃。有了這張清單,自己就可以製作“驅寒妙藥”,比如,韭菜炒海蝦、香菜爆鱔魚、水煮胡椒牛肉片等等。
其實,普通人飲食的寒熱風燥溼等屬性和中藥的藥性沒有太大的差異,只要你真正留意,生活處處有中醫啊!
養吾浩然正氣,生活處處有“人參”
對身體有病的人而言,無論是中藥、西藥,還是飲食、運動,乃至閱讀、書法、娛樂等,都可以變為針對病患的有效之藥。為什麼要這樣做呢,就是為了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育一個人的“浩然正氣”,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孟子所說的“至大至剛”境界。
我在給學生們講課的時候,常常把“生病的根源”根據治療難度和重要性,用一個通俗的比喻分為3個層次:
“寒、熱、風”相當於“中小學”層次,“溼、燥”相當於“大學生”層次,“氣血之虛實”則相當於“研究生”層次。
其實,對於普通讀者而言,這種劃分也非常實用,只要氣血通暢,就可以一掃“寒熱風溼燥”的侵襲。
對於氣與血,又分為虛、實兩類,虛為不足,實為太過。氣虛和血虛,從外觀上就容易一眼看出:氣虛的表現是氣短、神疲、乏力,那個成語“有氣無力”生動地描述了氣虛的症狀;而血虛,則可以用成語“面無血色”來形容,也就是臉色淡白或萎黃,與“面色紅潤”、“滿面紅光”恰恰相反。
對氣虛患者來說,人參是最好的補氣藥。有趣的是,人們常形容奸商拿著外形相似的蘿蔔來冒充人參,而蘿蔔的功效恰恰和人參相反,人參補氣,蘿蔔洩氣。如果氣虛的患者喜歡吃蘿蔔,那麼,就會使得氣虛進一步加劇。
記得很多年前的一個冬天,我回老家探親,村裡有位老大爺特別慈祥,小時候,老人常塞給我兩個杏、三個棗什麼的,所以,每次我一定要到老人家裡去看看他。那一年,老人已經快80歲了,身子還挺硬朗,自己做飯、種菜都沒有問題。不過我和老人聊了會兒天,發